穿井得一人翻译(一):
宋国有一家姓丁的,家中没有井,须到外面打水浇地,所以经常有一个人住在外面。等到他家打了一眼井之后,便对别人说:“我家打井得到一个人。”
有人听到这话,传播说:“丁家打井打出了一个人。”都城的人都谈论这件事,一向传到宋国国君那里。
宋国国君派人去问姓丁的。丁家的人回答说:“得到一个人的劳力,并不是从井中挖出一个人来呀。”早明白是这个结果,还不如不问。
穿井得一人翻译(二):
宋国有个姓丁的人,家里没有水井,需要出门到远处去打水浇田,所以常有一人在外专管打水。等到他家打了水井的时候,他告诉别人说:“我家打水井得到了一个人。”听了的人就去传播:“丁家挖井挖到了一个人。全国的人都在谈论这件事,使宋国的国君明白这件事。宋国国君派人向丁家问明情景,丁家人答道,“得到一个空闲的人力,并非在井内挖到了一个活人。”像这样听到传闻,还不如不听。
穿井得一人翻译(三):
宋国有个叫丁的家庭,家里没有井,需要出去打水浇地。他们派一个家庭成员去打水,通常一个人呆在外面。当他的家人钻了一口井,石鼎告诉其他人,“我的家人经过钻井得到了一个人。”听了的人都传开了:“石鼎挖了一口井,挖了一个人。”各国人民都在谈论这件事,以便宋国君主明白。宋国军派人去问石鼎有关情景。石鼎回答说:“从一个人身上获得更多的劳动,并不是在井里挖一个活人。”听到这样的谣言,还不如不听。
注释
1、及——等到。
2、闻之于宋君——这件事被宋君听到了。之:代词,指“丁氏穿井得一人”一事,是“闻”的宾语。于:介词:当“被”讲,引进主动者。宋君:宋国国君。
3、国人道之——都城的人谈论这件事。国:古代国都也称“国”。
4、使——使用,指劳动力。
5、问之于丁氏——向丁氏问这件事。于:介词:当“向”讲。
6、溉汲——从井里打水浇地。溉:音gai,浇灌。汲:音ji,从井里打水。
穿井得一人翻译赏析(一):
这则寓言故事选自《吕氏春秋》中的《察传》篇。
对于听到的传说不能不加考察,许多事经过多次传说,往往会把白的说成黑的,黑的说成白的。丁氏明明是说挖了一口井,就省下了一个打水的劳动力,而传闻把它说成“穿井得到了一个人”。其间相差何止万里。所以,作者在本文末尾说:“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这篇文章启发我们,要提倡调查研究,反对人云亦云。一般人所以犯大错误就是由于听信传闻而不加考察。所以,对于传闻应当慎重考察分析,辨明真相,搞清问题,便是好事;如果妄听妄信,常常会上当,成为坏事,甚至会造成身死国亡的大祸。例如:战国时代吴王从大宰伯嚭那里听到越王勾践求和的传闻,信以为真,对勾践不加警惕,结果国亡身死。这类历史教训是不乏其例的,值得我们认真吸取教训。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还会经常听到许多谣言,如果我们不加以考察,就会受骗上当。古人说:“谣言止于智者。”“智者”就是聪明人,有头脑的人,会辨别分析的人。我们从小就要学“智者”,养成调查研究、思考分析的好习惯,学会根据事物的'规律和人的情景来分析听到的传闻,从而获得真实的情景。
穿井得一人翻译赏析(二):
《吕氏春秋》亦称《吕览》,是秦国丞相吕不韦,集合门客们共同编撰的一部杂家名著。成书于秦始皇统一中国前夕。全书共分十二卷,一百六十篇,二十余万字。《吕氏春秋》作为十二纪、八览、六论,注重博采众家学说,以儒、道思想为主,并融合进墨、法、兵、农、纵横、阴阳家等各家思想。所以《汉书·艺文志》等将其列入杂家。吕不韦自我认为其中包括了天地万物古往今来的事理,所以号称《吕氏春秋》。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以讹传讹的危害;不要轻易相信传言蛮语,不要传播未经自我考察的话,切忌道听途说。在交际中,语言表达做到准确、清晰,以避免不必要的误会和歧义。
穿井得一人翻译赏析(三):
本文选自《吕氏春秋》书卷二十二《慎行论·察传》。《吕氏春秋》又名《吕览》,是战国末秦相吕不韦组织门客所撰的一部先秦杂家代表著作,共26卷,160篇。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对于道听途说的传言,万勿轻信,必须认真地思索,进行实际的考察,否则很容易把事情搞错。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