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北方,老百姓要在这天驱除害虫,天津地区就有 “二月二,龙抬头,蝎子、蜈蚣不露头”的谚语。这天还有理发 的习俗,正所谓“二月二,龙抬头,孩子大人要剃头”,为孩子理发,叫“剃龙头”或“剃喜头”,借龙抬头之吉时,保佑孩子 健康成长,长大后出人头地;大人理发,辞旧迎新,希望带来 好运。
今日的老习俗是不可动刀的,切记。希望能帮到你,麻烦点击 “好评”,祝福你(^_^)
“二月二,龙抬头。”农历二月初二前后是六十四节气之一的惊蛰。据说经过冬眼的龙,到了这一天,就被隆隆的春雷惊醒,便抬头而起。所以古人称农历二月初二为春龙节,又叫龙头节或青龙节。故这一天人们便到江河水畔祭龙神。《中华全国风俗志·寿春岁时记》云:“二月初二日,焚香水畔,以祭龙神。”
人所共知,龙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信仰的图腾。所以我们自豪地宣称:炎黄子孙是龙的传人。千百年来,人们把龙视为带神秘色彩的吉祥物。“二月二”是龙抬头的日子,就自然而然地成为民间一个重要节日了,许多习俗也多与龙有关。实际上“二月二,龙抬头”此说和古代天文学有关。中国古代用二十八宿来表示日月星辰在天空的位置和判断季节。二十八宿中的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组成一个完整的龙形星座、角宿恰似龙的角。每到二月春风以后,黄昏时龙角星就从东方地平线上出现,故称“龙抬头”。
二月二春龙节由来已久。留下许多风俗。明人沈榜的《宛署杂记》中云:“二月引龙,熏百虫。……乡民用灰自门外委婉布入宅厨,旋绕水缸,呼为引龙回。用面摊煎饼。熏床炕令百虫不生。”《明宫史》载:“初二日……各家用黍面枣糕,以油煎之,或以面和稀,摊为煎饼,名曰熏虫。”清人富察郭崇在《燕京岁时记》中也说:“二月二日,……今人呼为龙抬头。是日食饼者谓之龙鳞,食面者谓之龙须面。闺中停止针线,恐伤龙目也。”其中一此习俗一直沿袭至今。80年代中叶,在豫北一带还保留着吃黍米的风俗。二月二早上,家家户户都要煎黍米糕,群众称之年糕,还流传着这样的歌谣:“二月二,煎年糕,细些火,慢点烧,别把老公公的胡须烧着了。”中午皆吃“老龙布蛋”。即玉米蜕皮俗称玉黍米加面条。
其实,人们关心“龙抬头”用各种形式进行纪念,根本原因是与农业生产有关系。正如这首民谣所云:“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因为二月正是农作物播种的季节。在科学不发达的时代,百姓们通过各种纪念活动,寄托了祈龙赐福、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强烈愿望。在民间还流传着这样一首打油诗:“二月二,龙抬头,天子耕地臣赶牛;正宫娘娘来送饭,当朝大臣把种丢。春耕夏耘率天下,五谷丰登太平秋。”朝廷老子率满朝大臣都参加春耕生产,足见春耕不误农时之重要。
【二月二龙抬头的由来】民间传说,每逢农历二月初二,是天上主管云雨的龙王抬头的日子;从此以后,雨水会逐渐增多起来。因此,这天就叫“春龙节”。 我国北方广泛的流传着“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的民谚。
每当春龙节到来,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在这天早晨家家户户打着灯笼到井边或河边挑水,回到家里便点灯、烧香、上供。旧时,人们把这种仪式叫做“引田龙”。这一天,家家户户还要吃面条、炸油糕、爆玉米花,比作为“挑龙头”、“吃龙胆”、“金豆开花,龙王升天,兴云布雨,五谷丰登”,以示吉庆。
明代已见此俗。沈榜《宛署杂记》记载:“宛人呼二月二为龙抬头。乡民用灰自门外委婉布入宅厨,旋绕水缸,呼为引龙回。”明人于奕正、刘侗《帝京景物略》卷二,春场记载:“二月二曰龙抬头,煎元旦祭余饼,熏床炕,曰熏虫儿,谓引龙,虫不出也。”龙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有着极其崇高的地位,古时认为龙是天子的象征,是祥瑞之物,更是和风化雨的主宰。所以“二月二,龙抬头”这句谚语表示春季来临,万物复苏。蛰龙开始活动,预示一年的农事活动即将开始。
【二月二龙抬头的传说】农谚“二月二,龙抬头”,传说古时候关中地区久旱不雨,玉皇大帝命令东海小龙前去播雨。小龙贪玩,一头钻进河里不再出来。有个小伙子,到悬崖上采来了“降龙水”,搅浑河水。小龙从河中露出头来与小伙子较量,小龙被击败,只好播雨。其实,所谓“龙抬头”指的是经过冬眠,百虫开始苏醒。所以俗话说“二月二,龙抬头,蝎子、蜈蚣都露头。”
“二月二”还有一种说法叫春龙节。许慎的《说文解字》记载:“龙,鳞中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长能短,春分登天,秋分而潜渊。”这大概就是“春龙节”习俗的最早记载。
相传,武则天当了皇帝,玉帝便下令三年内不许向人间降雨。但司掌天河的玉龙不忍百姓受灾挨饿,偷偷降了一场大雨,玉帝得知后,将司掌天河的玉龙打下天宫,压在一座大山下面。山下还立了一块碑,上写道:龙王降雨犯天规,当受人间千秋罪。要想重登灵霄阁,除非金豆开花时。
人们为了拯救龙王,到处寻找开花的金豆。到了第二年二月初二这一天,人们正在翻晒金黄的玉米种子,猛然想起,这玉米就象金豆,炒开了花,不就是金豆开花吗?于是家家户户爆玉米花,并在院里设案焚香,供上“开花的金豆”,专让龙王和玉帝看见。龙王知道这是百姓在救它,就大声向玉帝喊到:“金豆开花了,放我出去!”玉帝一看人间家家户户院里金豆花开放,只好传谕,诏龙王回到天庭,继续给人间兴云布雨。
从此以后,民间形成了习惯,每到二月二这一天,人们就爆玉米花,也有炒豆的。大人小孩还念着:“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有的地方在院子里用灶灰撒成一个个大圆圈,将五谷杂粮放于中间,称作“打囤”或“填仓”。其意是预祝当年五谷丰登,仓囤盈满。节日时,各地也普遍把食品名称加上“龙”的头衔。吃水饺叫吃“龙耳”;吃春饼叫吃“龙鳞”;吃面条叫吃“龙须”;吃米饭叫吃“龙子”;吃馄饨叫吃“龙眼”。
这一天,其它习俗也很多,起床前,先念“二月二,龙抬头,龙不抬头我抬头。”起床后还要打着灯笼照房梁,边照边念:“二月二照房梁,蝎子蜈蚣无处藏。”有的地方妇女不动针线,怕伤了龙的眼睛;有的地方停止洗衣服,怕伤了龙皮,等等。
从科学角度看,农历二月初二还是“惊蛰”前后,大地开始解冻,天气逐渐转暖,农民告别农闲,开始下地劳作了。所以,古时把“二月二”又叫做“上二日”。因此,盛行于我国民间的春龙节,在古时又称“春耕节”。据说,这一天如果还没有醒的话,那轰轰隆隆的雷声就要来呼唤它了。
至于剪头发,则是因为正月内剪头不吉利,而一个月不理发又很难受,故大家都在正月过完后的二月初纷纷理发。
炒豆豆,理发!人抬头 人比龙牛
“二月二”在北方称为“春龙节”,在南方称为“踏青节”。据说,“二月二”在周代本是一个祭祀的日子,到了唐代已演变成一个民俗节日。
俗话说“二月二,龙抬头”。这句话的来历与中国古代天文学对星辰运行的认识和农业节气有关。中国古代天文学观天模式,在周天黄道确定二十八个星座,称为二十八宿,二十八宿按照东南西北分成四宫,并按照它们的形象附会为四种动物。其中,东宫七宿被想像成一条巨龙。每到农历二月,处于龙头位置的角宿会在东方地平线显现,所以俗称“龙抬头”。
“二月二”是一个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日子。北方一些地方旧俗,这一天早晨家家户户要打着灯笼到井边或河边挑水,回到家里要烧香上供,这叫“引田龙”。但也有相反的,有的地方这一天忌担水,生怕带回龙卵或惊动青龙,把风调雨顺的好年景破坏了。这一天的食品也多以龙命名:吃面条称“挑龙头”、吃油炸糕称“吃龙胆”、食煎饼称“揭龙皮”、吃麻花称“啃龙骨”,以示吉庆。
“二月二”也是一个企盼学业有成的日子。过去私塾先生多在这一天收学生,谓之“占鳌头”。学生们也会念叨:“二月二,龙抬头,龙不抬头我抬头。”
“二月二”还是一个媳妇回娘家的日子。旧俗规定,媳妇正月里得住在婆家,出了正月才允许回娘家。所以民间又有“二月二,接宝贝儿,接不来,掉眼泪儿”的民谣,表现出父母盼女归的心态。
思旧啊,所以要剪发的,
谢谢这个命题!
二月二“龙抬头”各地都有什么习俗?
今天是公历3月8日~国际妇女节,同时,今天又是阴历二月初二,“龙抬头”。
一,“龙抬头”,剃龙头:二月二这天,理发店里特别忙。这一天人人都要理发。民谚说“二月二剃龙头,以后会有好兆头”。
二,农历二月初二,俗称青龙节,山东、河北、河南、山西一带有些地方有着诸多的习俗,记得小时候,家乡大人们还沿习一些风俗:“早起拍囤头,大囤满,小囤流”;“早起敲锅底,又省柴禾又省米”;“早起拍炕沿,蝎子毒虫不见面”……体现了人们对安康幸福美满好日子的期盼……
三,二月二这天,人们都要到龙神庙或一些水域所在地,焚香上供祭祀龙神,祈求龙神兴云化雨,保佑一年有个好光景...
四,民间普遍认为,在这一南方如客家地区,在这一天传说是土地公公的生日,称之为“土地诞”。家家户户会到土地庙烧香祭祀,敲钟鼓燃放鞭炮,有时若赶上各地举办的“土地会”,更是热闹非凡……
五,也正是这一天,人们把面条叫作“龙须面”,水饺被称为“龙耳”或者“龙角”的好名字,米饭冠上“龙子”好名,煎饼被烙成龙鳞状称为“龙鳞饼”,面条、馄饨煮在一块叫做“龙拿珠”,吃猪头称为“食龙头”,吃葱饼又叫“撕龙皮”,使人听了耳目一新,都想一饱口福……
六华北一带有些地方,这一天要吃炒黄豆、炒豆萁。”这里的豆萁跟“煮豆燃豆相似~用面粉、鸡蛋、牛奶等做原料~再加一点儿盐和糖“油炸豆萁”。油烧到六七成热时下锅炸,变成金黄色后,豆萁香酥的气味在空气中飘散,令人陶醉……
七,除此之外,这天早晨,家家户户都要敬奉碾子,因为传说碾子是青龙的化身,有的还把磙子支起来,表示“龙抬头”~告诉人们,这一天一要停止,以免对龙有所不敬……
八,二月二这天,妇女忌做针线活,以免用针怕“扎瞎了龙眼”,同时人们也不磨面、不碾米、不行大车,生怕“砸断了龙腰、龙尾”……
九,古人很聪明,他们仰望苍穹,将黄道附近的星象划分为二十八组,分别代表日月星辰在天空中的位置,叫做“二十八宿”,以此作为观测天象参照物。二十八星宿,又名二十八舍或二十八星,是古代中国将黄道和天赤道附近的天区划分为的二十八个区域。根据二十八星宿出现的方位,分为青龙、朱雀、白虎、玄武四象。按照东西南北四个方位,“二十八宿”又被划分为四组:东方苍龙,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不难看出,东宫7宿正是被想像成一条巨龙。古今有些风水学“四象”常用于此~二十八宿也用了择吉之一~择吉还要根据十二建、阴阳不将、三元紫白九星(八卦九星)、八卦二十四山及五行、属相、流年运与十年大运多方面综合考查……
而每年的农历二月初二晚上,苍龙星宿开始从东方露头,接近子夜时分,代表“龙爪的星宿也现身了,这就是“龙抬头”……
感谢邀请,我思畅谈。
二月二刚过,就受邀这个问题,感觉挺有意思的。其实二月二,在我们这里,就只有一个理发的习俗。
今年谁也未料到的疫情,让宅家的日子特别漫长,在二月二的那一天,为给小宝理发,也为了回答小宝提出的“为什么要理发,为什么是龙抬头”的问题,我思查阅了很多书籍,在这里很高兴与朋友们分享一下。
一、“龙抬头”的原由。
农历二月,已进入了仲春季节,二月二处在二十四节气中“雨水”、“惊蛰”、“春分”之间,为何叫龙抬头?主要来自古老的天文学。古时,人们用二十八宿,来表示星辰的位置,据此判断季节;“二十八宿”按照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划分为四大组,称为“四象”,一象有七宿,在东方的七个宿分别叫做:角、亢、氐、房、心、尾、箕;这七个宿组成一个完整的龙形星象,人们称它为东方苍龙。
在冬季,这苍龙七宿都隐没在地平线下,黄昏以后也看不见它们。惊蛰至春分期间,黄昏来临时,角宿就从东方地平线上出现了。这时整个苍龙的身子还隐没在地平线以下,只是角宿初露,故称龙抬头。
二、“理发”的习俗。
二月二理发习俗的传说有很多,讲一个我思认为比较靠谱的吧。在清朝初期,清政府高压国民“留头不留发”;当时有人为怀念明朝,就在正月里不剪发,以表示“思旧”,但又不敢公开与清政府对抗,于是民间就有了“正月剪头死舅舅”的说法,一直流传至今。如此,在年三十前,大家都剪了发,一个正月过去了,恰好“二月二龙抬头”的节日,一则确有剪发的需要,二则讨个喜庆彩头,谓之“剃龙头”、“剃喜头”,期盼生活更加富足美好。
二月二的那一天,我思也为小宝理了发,剃了头,祈愿小宝健健康康开心长大;更写了一首诗,祈愿我们的国家,借着“龙抬头”之势,早日战胜疫魔,恢复到正常的工作、学习、生活中。[心][心][心]
二月二日春意浓,
疫情未解居家中。
置椅镜前循时俗,
摩顶为儿理新容。
吉时自当今日始,
火神惊雷喊晴空。
万物复苏去旧秽,
瘟魔亦怕抬头龙。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